车规级芯片争议:奥迪坚守安全底线,小米汽车骁龙8 Gen3座舱芯片引热议

近期,围绕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级芯片在汽车应用中的争议持续发酵。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通过视频公开阐述了两者间的显著差异,并表明了奥迪的立场。

李凤刚指出,尽管一些车企认为消费级芯片在计算能力和安全性上能够满足需求,但奥迪并未选择这一路径。他解释,车规级芯片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AEC-Q、ISO 26262和IATF 16949等认证流程筛选的,确保了芯片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他进一步分析了两类芯片应用环境的不同。消费电子如手机、电脑等通常在室内使用,环境相对温和。而汽车则需面对多变的天气条件、颠簸的道路以及复杂的电磁环境,这对芯片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车规级芯片的工作温度范围可达-40℃至150℃,远超消费级芯片的0℃至70℃。车规级芯片在材料选择上也更为严格,需具备耐高温、抗腐蚀等特性。

在使用寿命方面,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迅速,设计寿命多为3-5年。相比之下,汽车的使用寿命往往长达10-15年甚至更久。因此,车规级芯片要求供应商能够提供稳定供货至少10年,且不同批次产品之间需保持高度一致性。

安全余量方面,李凤刚强调,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至关重要。消费级芯片的缺陷率允许达到500PPM(每百万件中有500件可能出现故障),而车规级芯片的缺陷率则要求低于1PPM。这一严格要求体现了奥迪对乘客安全的重视。

针对这一争议,汽车博主陈震也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在小米YU7的座舱部分使用消费级芯片并无不妥。他指出,行业标准允许在座舱等非关键安全部位使用消费级芯片,而动力控制、车身控制等关键系统则必须使用车规级芯片。他还提到特斯拉此前也曾在座舱部分使用AMD RYZEN消费级芯片,并未出现严重问题。

另一位汽车博主“CarEngineer何先生”同样认为,小米在座舱芯片的选择上并无大碍。他指出,虽然小米使用的是高通8 gen3消费级芯片,但只要其控制器核心板通过了AEC-Q104等车规级认证,就能满足汽车使用的要求。他补充说,比亚迪和特斯拉也早已在非关键部位使用了非车规级芯片。

这场争议不仅反映了汽车行业对芯片选择的严谨态度,也引发了关于技术创新与安全标准的深入讨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效益的最大化,将是未来汽车制造领域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