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破局之路:宇树科技IPO前夕,如何跨越“大玩具”认知门槛?

近日,中国证监会官网的一则消息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宇树科技已正式启动上市辅导程序,辅导机构选定为中信证券。据悉,中信证券计划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对宇树科技是否满足发行上市条件进行全面评估,并协助其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

宇树科技近年来凭借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迅速走红。公司创始人王兴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透露,宇树科技年度营收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这一消息无疑为公司的上市之路增添了更多信心。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整体态势也在持续升温。多家企业纷纷表示订单量激增,产线满负荷运转。例如,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松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透露,公司一季度已交付250台订单,提前完成了半年的任务量。

在电商平台上,人形机器人产品同样热销。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松延动力N2、众擎PM01、宇树G1和Go2等多款机器人产品均在售。其中,松延动力N2预约购买人数已达到238人,产品预计在支付后90天内发货。

人形机器人的火爆也带动了相关赛事的举办。今年以来,各地举办的机器人马拉松赛、人形机器人格斗赛等活动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然而,随着机器人走进公众视线,负面反馈也逐渐增多。在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多家机器人的“翻车”实况与官方宣传视频形成鲜明对比。社交平台上,不少个人购买者上传了机器人失控撞墙、电池续航缩水、售后无门的视频。

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消费市场,萧伊婷认为目前主要集中在教育领域、演示场景和尝鲜型用户。她指出,尽管市场体量较小,但会持续存在。因为每年机器人能做的事情都会更多,总会有新的尝鲜用户出现。

在谈到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时,萧伊婷直言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她表示,现在的机器人有点像2016-2017年的自动驾驶,硬件上的本体技术方案尚未确定,软件上的算法迭代也处于早期。不过,她预计三到五年内机器人就能达到相应的独立工作能力。

关于机器人的售后机制,萧伊婷指出核心问题在于机器人目前并非成熟产品,用户若购买了一个不那么成熟的产品,自然无法期待它能达到成熟产品的使用效果。她表示,未来的售后机制可能有两条路径:一是类比扫地机器人,由销售方提供售后;二是类比主机厂,由机器人厂商负责售后。

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萧伊婷表示充满信心。她认为人形机器人必然是机器人领域的最终方案,因为全球无数的房屋和公共场所都已按照人类的形体特征完成建设。她预计人形机器人的最终实现可能在10到15年之间。

然而,她也提醒说,从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维度来看,虽然对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充满信心,但短期内其进展并不会像大家想象得那样突飞猛进。她表示,现在距离通用型机器人的成熟可能还需要十到十五年,因此投资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需要保持中立态度,既不盲目追捧一年内的突破,也不轻易否定十年后的可能性。

在谈到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格局时,萧伊婷表示短期内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她预计,随着机器人泛用性越来越强,能够同时胜任多场景任务时,行业将迎来头部集中的趋势。不过,她也表示细分场景的企业仍会持续存在。

人形机器人的火爆不仅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也激发了公众对未来生活的无限遐想。然而,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人形机器人将会在未来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规范。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