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新貌:银盘大尺度S形翘曲,揭秘星系波浪形态

在宁静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那条横跨天际的银河总是令人遐想连篇。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对银河系的全貌充满好奇。如今,科学家们的新发现为我们揭示了银河系更加清晰的形象。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银河系是一个盘状星系,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和银冕等部分组成。而我们的太阳系,则位于银河系四条主旋臂之一的猎户臂边缘,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4万光年,仿佛是城市远郊的渺小存在。然而,最新的研究却打破了我们对银盘的固有认知。

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所在的银盘,在宏观尺度上竟然呈现出S形的翘曲形态。想象一下,一个原本平整的盘子,边缘部分却缓缓向上或向下翘起,这正是银河系银盘现在的模样。这一发现引发了科学家们对银河系翘曲成因的浓厚兴趣,尽管目前尚无定论,但一些科学家推测,这可能与三轴暗物质晕、银河系卫星星系或大尺度内落物质产生的力矩有关。

为了深入研究银河系的翘曲现象,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传统的运动学方法通过观察盘面恒星的速度场分布来判断翘曲的进动方向和大小,但这种方法受到恒星星族扰动和加热效应的影响,难以获得准确数据。因此,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造父变星这一特殊恒星。

造父变星以其亮度周期性变化的特性而闻名,科学家们利用这一特性将其作为测量天体距离的“标准烛光”。通过对比不同造父变星的光度、年龄和亮度变化周期,科学家们能够推算出这些天体的年龄以及与地球的距离。造父变星就像科学家手中的“尺子”和“时钟”,为探索银河系提供了重要工具。

在这次研究中,科学家们还借助了欧洲航天局的盖亚卫星和中国的郭守敬望远镜两大观测工具。他们创新性地采用了一种名为“时光动画”的方法,利用不同年龄星族的造父变星,将过去2.5亿年间银盘的三维结构像动画片一样重叠起来。通过对比这些不同年龄切片,科学家们观察到了银盘翘曲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经过复杂的研究和计算,科学家们得出结论:银河系银盘的翘曲沿着逆太阳旋转方向以每百万年0.12度的速率进动。而且,距离银心越远,翘曲的进动速率越小。研究还发现,在扣除银河系内盘的影响后,包裹着翘曲的银河系暗物质晕呈现出略微偏离球形的扁椭球形状。

这一发现对于研究银河系暗物质晕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最初仰望星空中的银河,到如今对银河系复杂结构的深入认识,每一步都凝聚着科学家们的智慧与努力。在浩瀚的宇宙中,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星系,而我们人类,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然而,正是这份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驱使着我们不断前行,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