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上,数据作为驱动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关键“燃料”,成为了热议的焦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中国已推出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3755个已发布的大模型中独占鳌头。
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在大会上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正逐步从模型竞争转向数据竞争的新阶段。他指出,数据的丰富性和质量对于推动AI技术的进一步突破至关重要。
大会现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些机器人的智能表现得益于大模型的加持。然而,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背后,是对数据资源的巨大需求。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徐立提出,尽管互联网数据在大模型发展的初期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目前这一资源正面临枯竭。他认为,AI要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就必须跨越数字世界的界限,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加强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结合。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何聪辉也指出,数据基础设施是智能时代的基石,当前AI数据领域的竞争已经从规模转向了质量。他强调,高质量的数据对于提升AI模型的性能至关重要。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绍兰则从行业应用的角度出发,认为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他指出,虽然互联网数据在数量上可能已接近饱和,但数据的质量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同时,他还提到,大量行业数据尚未被充分利用,这些数据需要通过行业场景来激活和训练。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