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技术:邮储银行数据中心网络运营的高效新引擎

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数据中心网络运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业务范畴的不断拓宽,数据中心作为银行业务的坚实后盾,其运营效率与精细化管理水平成为了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运维工作,尽管自动化运维工具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运营效率,但手工操作的存在仍然制约了网络精细化运营的步伐。特别是在运营数据提取、分析,运营数据准确性核查,网络运营统计数据处理,重要工作及运维事件提醒督办,以及线上流程发起衔接等方面,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显得繁琐且效率低下。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邮储银行积极引入了流程机器人(RPA)技术。RPA技术以其高度自动化、模拟人类操作、准确性与一致性高、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强等特点,成为了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得力助手。通过RPA技术,邮储银行得以实现对人工PC端操作流程中高度重复、单调且工作量巨大的部分进行自动化替换,从而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在数据中心网络运营领域,邮储银行结合RPA技术的智能化特点,重点研究了五大类型应用场景:运维数据提取分析、关键信息检查核准、资源报表拆解分发、重要事务统计督办、线上流程发起衔接。针对这些场景,邮储银行利用RPA技术的各个功能组件,如OCR、自动化、文件等模块,根据应用场景需求进行组件选择、参数及规则预设,通过RPA流程编排设计自动化操作流程。

例如,在运营数据提取与分析方面,邮储银行利用RPA技术实现了网络流量数据的自动化存储与分析。RPA机器人能够按照预设的逻辑,模拟人工操作登录到各系统管理界面,自动抓取关键节点数据并进行归档。同时,RPA还与外部数据分析工具集成,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识别异常流量模式,从而及时发现潜在的网络攻击或故障隐患。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缩短了数据提取与分析的时间,还释放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在关键信息检查与核准方面,邮储银行利用RPA技术实现了工单内容的自动化核查。网络人员将需要人为核准的内容形成既定的规则,RPA机器人则根据这些规则对运维系统页面上的关键信息进行自动判断。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工单返单重提的频次,还提高了运营的质效。

在资源报表拆解与分发方面,邮储银行利用RPA技术实现了报表的自动化拆分与分发。RPA机器人能够根据预设的拆分规则,将多个网络资源报表数据拆分成各个类型、资源板块或业务单元所需的子报表。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运维人员能够更方便地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决策。

在重要事务统计与督办方面,邮储银行利用RPA技术实现了工作事务的自动化提醒。RPA机器人能够实时跟踪重要事务的进度,并根据预设的规则对进度进行判断。如果进度落后于计划,RPA机器人会自动向对应运维人员发送任务提示信息。这一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任务分配方式,提高了重要事务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在线上流程发起与衔接方面,邮储银行利用RPA技术实现了应急流程的自动化。在网络应急事件发生时,RPA机器人能够根据预设的流程及规则,自动登录ITSM流程平台排查变更信息,并在确认故障信息后自动建立相关变更单并发起相关流程。这一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网络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

邮储银行在数据中心网络管理的各个领域积极探索RPA技术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从数据提取分析到信息检查核准,从事务统计督办到流程发起衔接,邮储银行在技术到管理的全链路上积累了一整套经验。RPA技术在网络运营领域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与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与质量,增强了网络运维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