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波折终圆梦!奇瑞汽车IPO闯关成功,开启新能源与国际化新征程

港交所官网最新公告显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已顺利通过上市聆讯。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车企,在历经二十余年资本市场探索后,终于叩开国际资本大门。据市场消息,此次IPO募资规模预计达15-20亿美元(约合117亿至156亿港元),有望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最大规模的车企上市项目。

回溯奇瑞的上市历程,堪称中国汽车产业资本化的典型样本。2004年,企业首次启动IPO计划遭遇挫折;2016年借壳上市方案亦未能成行。直至2025年1月完成"股东下沉"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结构得以系统性优化。今年2月28日正式递交招股书后,虽经历8月底聆讯失效的波折,但企业迅速补充材料,最终在9月7日获得监管机构认可。

董事长尹同跃曾坦言:"过去我们专注技术创新,资本市场运作经验相对欠缺。"这种技术导向的发展模式,使企业在新能源转型期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据招股书披露,奇瑞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资金,重点布局芯片、混合动力、固态电池及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其中新能源业务发展路线图明确: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装车,2027年完成规模化市场投放,纯电车型续航里程将突破1500公里。

此次上市战略具有多重考量。股权结构优化方面,18家股东拟将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H股,实现"全流通"格局。国际市场拓展层面,作为海外收入占比达37.4%的全球化车企,港股上市将显著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财务结构改善上,募资资金将重点投向研发创新、海外产能建设及债务结构优化,推动企业形成技术驱动与资本运作的双轮发展模式。

资本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奇瑞上市进程进入实质阶段,标志着这家传统车企正式开启转型升级新篇章。不同于常规融资行为,此次IPO承载着企业从技术积累向资本赋能跨越的战略意图。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市场期待看到的不仅是又一个上市车企,更是一个能引领行业变革的全球化科技企业。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