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出海:从“机会试探”到“战略深耕”,2026年能否月销破10万?​

“中国车企必须将全球市场作为战略重心,这绝非选择题,而是生存的必答题。”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慕尼黑车展后的媒体沟通会上直言,电动车市场的竞争门槛或将远超燃油车时代,“400万辆年销量曾是燃油车品牌的全球基准,但电动车时代这一数字可能被大幅推高。”

在德国慕尼黑车展现场,零跑汽车发布的全新车型Lafa 5引发关注。这已是该品牌连续三年在海外车展推出新品,但与单纯出口车辆不同,零跑此次展示的是涵盖产品适配、渠道建设、品牌运营的完整出海体系。“我们拒绝‘贸易式’出海,而是要在每个市场真正扎根。”朱江明强调,这种“长期主义”策略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车企从机会型探索向系统性布局的转型。

零跑的全球化布局始于三年前。当时,团队便启动对欧洲市场的深度调研,包括欧盟认证标准、本地化需求适配等环节。“一款车要进入欧洲,仅认证流程就需数年,期间我们同步推进产品优化和用户需求分析。”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透露,这种“认证+开发”并行的模式,为后续市场突破奠定了基础。

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资成为关键转折点。2023年,双方成立“零跑国际”,借助Stellantis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制造体系,零跑得以快速切入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8月,零跑在德国纯电动车销量跃居中国品牌首位,海外月销量稳定在4000台左右。“Stellantis的渠道资源与零跑的产品定位高度契合,这是销量增长的核心原因。”朱江明分析称,但未来不排除与特定区域经销商合作,尤其是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华人聚集市场。

物流供应链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了零跑的出海信心。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Stellantis虽在中国无整车销售业务,但其物流网络覆盖全球,“无论是零部件还是整车运输,资源都非常充足”。数据显示,2025年1-7月,零跑海外销量已达24980台,物流效率未成为瓶颈。

产品策略上,零跑构建了覆盖7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的A、B、C、D四大系列,并针对不同市场进行差异化调整。以Lafa 5为例,该车型在延续电动化、智能化优势的同时,针对欧洲用户偏好优化了底盘调校和运动化设定。“海外用户对辅助驾驶接受度较低,但对智能座舱体验要求更高。”曹力介绍,团队因此对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等高频场景进行了本地化优化。

市场差异直接影响产品设计。曹力透露,Lafa 5在欧洲和中国的目标用户年龄层截然不同:“欧洲主流用户集中在四五十岁,以个人用车和租车需求为主;国内则以25-30岁年轻群体和小家庭为主。”基于此,零跑在欧洲市场推出了专属颜色、材质,并在动力和操控上做出针对性调整。

销量目标方面,零跑制定了激进计划。朱江明表示,2025年海外销量预计达5万至6万台,2026年则力争国内海外总销量翻番,海外目标更高。更长远来看,零跑希望2026年月销量突破10万台,但这一目标依赖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口碑的持续提升。“用户购车首先考虑品牌,其次才是预算,这是一个渐进过程。”

产品线扩展是支撑销量增长的核心。朱江明透露,2026年零跑将推出A系列和D系列车型,进一步拓宽市场覆盖。“从经济型到高端市场,我们要确保每个细分领域都有竞争力产品。”

零跑的出海实践,折射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全球化挑战。文化差异、法规壁垒、供应链管理、品牌认知……每一步都需长期投入。正如朱江明所言:“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未来两年,零跑能否在海外复制国内增长曲线,取决于其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和本地化运营的深度渗透。

文章采集于互联网